“金声奖”获得者陈聪:融媒大潮中,新闻主播要做传播上的能人-凯发k8国际唯一
在时政报道中学理论素养,在经济报道中学发展思维,在民生报道中学情怀表达……陈聪就像一块不知疲倦的海绵,始终在吸收、在积累、在提升。
在黑龙江广播电视台(黑龙江省全媒体中心)(以下简称“黑龙江台”),有一条属于员工的“星光大道”,2023年获评的几百名优秀员工的照片都在上面,每张照片旁都由本人配上了一段话。陈聪写的是:“主持人的点滴成长都源自他身后的团队和脚下的沃土。”
他所在的黑龙江卫视《新闻联播》团队,多次创造中国电视新闻史上的辉煌。
党的十八大以来,该团队已荣获中国新闻奖14次、中国广播电视大奖两次,先后有四位团队带头人获得长江韬奋奖,三位主播获得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
“联播出品,必是精品”,这既是团队多年来的共同追求,也是每个成员心中的准绳。
作为节目主持人之一,陈聪不断从这个优秀团队中汲取营养,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在时政报道中学理论素养,在经济报道中学发展思维,在民生报道中学情怀表达……他就像一块不知疲倦的海绵,始终在吸收、在积累、在提升。
对于黑龙江台,陈聪心怀感激:“是这个平台给了我展示才华的机会,让我在跨越山海奔赴热爱的同时,收获进步,不断成长。未来我将坚持用专业高效的报道,回报龙广电的培养与信任。”
2024年,在第二届中国播音主持“金声奖”评选中,陈聪榜上有名,获得“优秀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奖项。
▍“我是幸运的”
“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这是陈聪最喜欢的诗,它出自当代诗人鲁藜1942年创作的哲理小诗《泥土》。
在陈聪看来,专业以外的低调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朴实无华、奉献大家,无论在节目内还是节目外,这都是他追求的目标。
至于专业领域的高调,如果追求的是敬业精神,是业务上的勇攀高峰,那是值得肯定的;但如果追求的是博眼球、蹭流量、吸引粉丝,那就变味了。
陈聪觉得播音员主持人务必要清楚,“我们不是演艺明星,我们是党的新闻工作者,这是我们的根本所在。过度的娱乐化、商业化、表演化都会影响播音员主持人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权威性和可信度,稍有偏差甚至会给党和国家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陈聪常说自己是幸运的,在成长道路上一直有榜样照亮他。
黑龙江台有“传帮带”的优良传统,刚入行他就得到了邓辉、杨伟玲等前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这些前辈是业内公认的黑龙江省最优秀的新闻主播,他们多年来的言传身教令陈聪受益终身。
此外,黑龙江台特别重视对采编播一线人员的培养,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内外联动的方式,陈聪和同事们常能听到李瑞英、敬一丹、康辉等业内“大咖”的答疑解惑,这对来自基层的播音员主持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一名新闻主播的成长,离不开躬身基层一线的辛勤耕耘。
担任黑龙江卫视《新闻联播》主播这十几年来,陈聪始终积极践行“走转改”,不断增强“四力”。
大小兴安岭的山林里、三江平原的稻浪间、乌苏里江的渔船上、五大连池的湖水中、东极抚远的升旗现场、中俄界江的巡逻冰面,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当你真正来到田野、走进大山,你会发现这里的每一寸泥土、每一条溪流都散发着芬芳的气息。”
▍“永远朝着太阳生长”
陈聪的微信名叫“阳光陈聪”,“我愿永远朝着太阳生长,做一个温暖的人。”
生活中的他,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
小时候,他问父亲最崇拜的英雄是谁,父亲告诉他是雷锋;三十多年后,面对同样的问题,父亲的答案依然如故。陈聪听后深受触动,这是一名老共产党员最朴素的表达,是父亲对自己理想信念最执着的坚守。
其实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也需要有这样的坚守。幸运的是,参加工作后,无论是陈聪主持的节目还是他所在的平台,一直源源不断地创造和传递着正能量。
黑龙江卫视的创作理念就是“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始终坚持公益情怀,坚持价值守望。这也正是这份工作最吸引他的地方,在这里每天都能遇到正能量的人和事, “他们当中有不知疲倦的追梦人,也有勇攀高峰的奋斗者,我每天都能从他们身上收获成长的力量。”
播音员主持人是时代的记录者。入行至今,陈聪经历了许多难忘的时刻,并且都是和脚下这片神奇的黑土地息息相关的。
2010年9月,黑龙江粮食产量即将迎来超千亿斤历史性突破。他和同事团结协作策划《飞跃黑龙江 丰收北大仓》系列报道,乘坐热气球,历时20天,全景展现中国大粮仓——北大荒的丰收盛景,开业界先河。热气球的飞行和拍摄对风向风力要求都很高,安全飞行极限是3级以下风力。
在铁力农场上空拍摄时,他们遭遇气流突变,被吹落到小兴安岭的山林里,热气球挂在了红松树上,好在森防战士们出手相助,他们才安全回到大本营。虽然这次拍摄经历了“生死时刻”,但陈聪为自己能如此全方位、立体式报道黑龙江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感到无比自豪。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黑龙江,陈聪跟随团队行程几千里,采用无人机航拍再次飞跃黑龙江。《丰硕龙江》系列报道运用直升机、无人机,以空中航拍与地面记者现场相结合,大屏小屏实时互动等手段形式,全方位展现了黑龙江人民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当好中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让中国饭碗装满中国粮食,让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龙江大地落地生根。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后第三次赴黑龙江考察并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龙江大地迈入全面振兴蓄势待发的新阶段。陈聪和团队沿着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的足迹,在全省多地进行回访式报道。“能够在这样一个黑龙江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亲身去记录龙江大地在领袖思想引领下发生的精彩蝶变,我终生难忘。”他激动地说。
▍“不务正业”的新闻主播
虽然名字里有一个“聪”字,但陈聪自觉资质一般,要想做得和别人一样好,唯有更加勤奋与专注才行。
有朋友开玩笑说陈聪是一个“不务正业”的新闻主播。因为从业20年来,他主持了太多五花八门的节目——
黑龙江台举办世界顶尖乒乓赛事,他就研究乒乓球技战术并主持了大量乒乓球赛;
台里主推散打节目,他就化身武术爱好者,包办几百场散打比赛的主持解说;
解密节目开始受观众追捧,他就跟着国际部的同事们逐字逐句扒俄语稿子,只为把《传奇俄罗斯》的故事讲得更生动;
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运会期间,他又去解说冰球和冰壶。
朋友不禁问他是如何做到什么都会的,“每天晚上都少睡。”他淡淡回应。
但更多的人会说,陈聪是一个极其专注的主持人。党的十八大以来,黑龙江台历年的全国两会、省两会、党代会报道,他从未缺席。黑龙江省至今举办了十一届“龙江英模”表彰大会,他主持了十一届。
此外,“感动龙江”系列,“最美人物”系列,《青春之歌》《一起学习》等近百场弘扬正能量的大型活动和节目中都有他的身影。这些年来,他所有的努力都只为做好一件事:用响亮的声音,响唱主旋律。
谈及对即将从事或想做好播音主持工作的年轻人说的话,陈聪回忆,党的十九大期间,他采访了一位党校教授,采访结束后,他问教授您为什么可以说得这么精彩,教授回答道:“因为我信!”恰是这个“信”字,让陈聪心有所感并铭记至今。
其实,这个“信”字也道出了新闻主播的真谛。“只有信仰坚定,才能在工作中坚守舆论导向,始终充满正能量;只有信仰坚定,才会在主播台上情感真挚,更具感染力。”纵观各个历史时期脱颖而出的播音主持前辈们,无一不是这样去做的。
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生逢其时当奋斗其时。播音员主持人是时代的记录者、传播者,而时代也恰恰为播音员主持人提供了成长的沃土与养分。
▍做传播上的能人
近年来,ai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每位播音主持人的心理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冲击。陈聪觉得,与其瞻前顾后、踌躇不前,倒不如全力以赴、做好眼前。
“当初大家拼收视率的时候,你担心融媒冲击;如今融媒迅猛发展,你又担心ai冲击——前怕狼后怕虎,最后弄得该做好的你没做好。该来的,你担不担心它都会来!”
在他看来,莫不如踏踏实实、求真务实地把眼前该做的事情做好,要在融媒改革中找准方向,勇毅前行。
黑龙江台现在的要求已经非常明确,“不仅每个人都要去学去做,而且学要学会,做要做好,干要干成。”融媒改革大潮不断席卷而来,新闻主播一定要做传播上的能人。
这底气来自哪里?陈聪认为,一方面来自“甘于寂寞,志存高远”的自我激励与追求。“为了追求远大的目标而甘于寂寞是一种锤炼,尤其在浮躁的社会里,可以让我们更安心地走自己的路,对于纷繁的干扰也可以理性思考,不断成长。”
另一方面来自“业精于勤,荒于嬉”的刻苦钻研,真正的有志者一定是肯下苦功夫的人。
此外,它还来源于“十年磨一剑”的锲而不舍、坚持不懈。难怪他会在自己的微信签名中如此写道:“昨天主持得再精彩也带不到今天的节目中。要想在时代的沙滩上留下足迹,就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日复一日,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