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正在关注

杨乘虎 李佳欣:“重温经典”持续焕新传统文化魅力-凯发k8国际唯一

时间:2024-08-15 08:44:25  来源:广电时评

  通过“重温经典”频道,一系列久违的经典作品再次登上视听平台,它们以多样的形式和风格,彰显着广播电视文艺创作穿越时空的无穷魅力与底蕴深厚的人文精神。

  作者:杨乘虎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导)李佳欣(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博士生)

  本文刊登于《广电时评》2024年7月(上)

  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支持指导下,中国广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着眼于更好履行广播电视职责使命,在抓内容上下大力气、下真功夫,不断增加高品质经典内容供给,努力推出更多具有创新性、贴近人民、贴近生活的节目栏目、新品精品。

  聚力奋楫谋发展、笃行不怠向未来。秉持着广电为民、广电惠民的理念,“重温经典”频道免费向观众提供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作为公益性频道,“重温经典”频道准确把握“经典”的内涵、范围、标准和要求,涵盖电视剧、电影、动画片、纪录片等多种类型,多维度挑选“优秀中的优秀、精品中的精品”,以丰富的形式和风格,打造了高站位、高品质、广覆盖、可持续发展的精品内容专区。

  通过“重温经典”频道,一系列久违的经典作品再次登上音视频平台,它们以多样的形式和风格,彰显着广播电视文艺创作穿越时空的无穷魅力与底蕴深厚的人文精神。经典作品标志着文艺创作曾经抵达的艺术高度、曾经引领的创新潮流,不仅在首播之初引发海内外观众的广泛共鸣,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至今仍然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教育意义。昔时的经典作品化身为今日的情感记忆、知识文脉与精神图谱,引导着观众走近经典、感悟精神,汲取力量,坚定文化自信。

  传世之作,挖掘时代特色与情感记忆的历史积淀

  何谓“经典”?经典作品往往承载着高品质的艺术内涵,既是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统一,具备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艺术高度;又是充分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真善美的道德标准,为人民群众应看和爱看的优良佳作;还是经历时间的淘沥检验,仍然有跨越时空、经久不衰的精神感召力和艺术魅力的后世典范,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化的传承者和时代的缩影,沉淀着宝贵的社会风貌、民族记忆与民族情感。价值高度决定了文艺作品的文化高度,也成为经典作品形成传播影响力、艺术感染力、价值引导力的关键所在。

  对照这一共识标准,在总局宣传司、电视剧司、网络司、国际司的指导协调下,“重温经典”频道从主旋律正能量题材、高知名度、高口碑、收视效果以及国内外获奖情况等多个维度进行严格审核与精心遴选,以确保每一部重映作品都能达到高质量的标准。截至6月底,“重温经典”频道已陆续上线60余部作品,包括电视剧、动画片、纪录片,为观众提供更多选择的同时,全方位、多角度传递历史、文化、艺术的精髓。

  在节目内容选取上,“重温经典”频道充分考虑了题材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主题的深刻性、种类的广泛性、样式的创新性、风格的独特性。一是在精彩纷呈的影像故事中提供高质量的审美享受,以《话说长江》《望长城》《河西走廊》《苏东坡》为代表的精品纪录片,令人真切体会经典作品在形式及内容上的创新演绎与精湛探索。二是在超越时空的表达中挖掘历史的肌理,经典作品承载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情感价值与人性关怀,往往拥有超越时空限制的永久魅力。如重温《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大名著经典剧作,有助于观众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通过《渴望》《金婚》《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一年又一年》等一批聚焦时代记录与人民刻画的电视剧精品,观众得以深切体会不同时期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望与持续需求。三是在集体记忆的追寻中留存情感的寄托,无论是经典电影、电视剧,还是动画作品,都可缘于特定时代的集体记忆而成为情感共鸣和思想交流的重要纽带。如《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小鲤鱼跳龙门》《天书奇谭》等兼具“奇、趣、美”的动画佳作,凝结着无数人童年回忆,连接着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观众,映照出几代人成长历程的点滴记忆。“重温经典”频道还针对青少年教育和健康成长的需求,对象化地设置和播出了更具适应性的经典视听作品,吸引青少年的关注与观看兴趣。

  经典作品的重温,让精品佳作的时间刻度与传播周期有效延展,蕴藏在经典作品里的文化价值和民族精神被重新发现、重新感知、重新理解。时代中国发展进程的影像之旅,勾连起观众内心深处的情感记忆,以怀旧之姿缩短了影像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强化经典作品情感表达的穿透力与深刻性,彰显出广电经典作品凝聚核心价值观、共识性认知以及审美价值等方面的巨大潜力。

  文化传承,深化中国故事的文化内涵与精神肌理

  “重温经典”的意义何在?广播电视经典佳作代表着一种历久弥性的标准和典范。即使历经数次“回溯”,依然绽放出耀眼的光芒,证明高质量的视听佳作在满足大众的审美期待与文化解读中,可以持续发挥重要且积极的作用。探入观众所思、所想、所念之维的经典作品,正是契合社会文化心理与审美需求的牵引线,成为传承优秀民族精神、传播中国故事的文化正能量。

  基于互联网传播的融媒新时代,“重温经典”频道赋予了经典作品全新的生长土壤。更为重要的是,“重温经典”频道以创新、深度、全面的视角重温“经典”、品鉴“经典”、传承“经典”。蕴含着艺术精华的广电经典作品重新回到大众的视线之中,面向的是年轻一代的观众,被历史印证过的经典作品依托现代传播体系,在现代审美符号转译下焕发出跨越时代的生命活力,为当下社会公众认知与理解来时路的精神之旅,提供了重要的对话与沟通的视角。在“重温经典”频道播出的电视剧《闯关东》,通过小人物与大时代的交织透射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闯关东精神”,启迪年轻观众探索作品的文化韵味、情感所指与精神内涵;一个家族的传奇经历所刻画的历史奋进与探索得以重现荧屏,不仅是对剧集的再次肯定,也是对历史的回顾与致敬,以更具教育性和深度性的视听内容不断滋养着作品本身的思想文脉。根据路遥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首播于2015年,如今这部曾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重现荧幕,高扬理想主义的光芒、回应改变命运的时代诉求、以浪漫与现实有机融合的艺术手法,激励当代青年努力拼搏,共同书写着中国精神的新史诗。

  重温经典引发的跨时代审美碰撞,让不同年龄层的观众都在经典作品中找到共鸣与启发。对于老一辈观众而言,经典作品作为一种媒介记忆,是现代社会情感维系、记忆存储和社会归属的方式,在回望中重新唤起作品留存的美好记忆;对于年轻观众来说,经典作品则是一次全新的文化体验,拓宽自身文化视野的同时,也在媒介文化的整合作用下形成一种共识性认知,从而在社会互动中建立起情感链接与聚集效应,聚合为具有共享性、共同意识的群体。如“重温经典”频道播出tvb版《射雕英雄传(1983年版)》《神雕侠侣(1995年版)》《倚天屠龙记(2001年版)》,“射雕三部曲”以其独具特色的武侠叙事和人物塑造,不仅重现了金庸先生笔下的武侠世界,更将中华文化的侠义精神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增厚了经典作品的长尾效应、为武侠影视作品创作提供更富指导性与借鉴性的启示。

  经典作品不断激发观众对传统文化的深入思考和对当代文明的积极塑造,是“重温经典”频道作为具有公共属性的媒介的核心意义与现实价值所在。树立积极的、共识性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品质,增强主流价值表达,充分发挥深植于作品中的民族文化与精神底蕴,“重温经典”频道为观众提供了一份丰富而有价值的文化资源,为传播好、传承好中国故事增添生动的影像注脚。

  优化供给,发挥传媒公共性的普及与惠及功能

  如何“重温经典”?“重温经典”频道是“你播我看”传统逻辑的转型升级,通过对现代观看环境的深入透视,凝聚出一种建构性力量。区别于传统“传—授”的观看氛围,新的媒介形态早已突破这一单向传输的手段,广电经典作品在多向、多维的互动交流新形态中得到了更加立体多元的传播。网络视听平台在推动经典作品传播和普及方面日益彰显出文化自觉与媒体担当。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芒果tv、抖音等主流网络视听平台,纷纷利用自身的平台优势,通过跨网、跨端、跨屏的融合传播方式,将广电经典作品呈现给广大观众。扩大经典作品的传播范围与传播力度的同时,伴随观看行为而产生的社交属性,也促使经典作品以更大规模、更快速度、更多方式传播,在更优质的传媒环境中标记出常看常新的文化印记,所携带的“意义与价值”也经由多方话语的互动共享,逐渐转变为具备创造性与创新力的驱动力量。广电经典作品的“共通的意义空间”建立起更深层次的情感链接,增进了观众对于文化传承的认同、注入了对于时代的理解、提升了对于艺术的欣赏。

  “重温经典”推动着艺术普及与文化惠及,投射出提高全民精神文化素养的聚合力量,积极适应新媒体特征,催生出互动式观看以及参与式生产等文化再生产方式。伴随着经典影视剧作的播出,与经典影视作品相关的短视频、图文等内容,通过社交和短视频平台进行推送。例如电视剧《四世同堂》重播之际,导演自述与幕后故事同步于社交平台发布,真挚动人的创作手记无疑增强了经典作品的情感表现力,推动内容互补、流量互通,通过媒体矩阵的联动传播为经典作品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提升与观众的互动与交流,为影视艺术的价值再造提供驱动力。

  “重温经典”频道并非只是单纯地重播或怀旧,而是广电行业立足于时代价值的高度,通过经典作品的当代阐释,以满足人民需求和优化内容供给为目标,探索新时代广电行业发展的路径和方向,充分实现其公共文化服务的属性与责任。当前,全新的信息环境带来多元文化的碰撞,视听内容生产功利化、流量至上、审美畸形、价值引领低效化等现象存在,文艺生产凝心聚力的任务更加艰巨。公益性质“重温经典”专区建设,确保了广大观众能够均等化地享受到更多精心筛选的优秀节目,获得优质、免费、有益的文化内容,满足其对高品质文化内容的渴望。中国广电运用新技术手段提升频道的传播效果和覆盖范围,通过内容生产的精益化与视听服务的规范性增强视听内容的吸引力,通过高清、4k等先进技术手段提升经典作品的画质和音质,以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经典影视内容,为观众带来与时俱进的优质视听体验;深刻体现出广电行业在进入现代传媒事业的过程中,始终尊重人民、理解人民,提升其作为服务于公共利益与社会福祉的媒介属性。

  以人民为中心,以情感为基石,“重温经典”频道通过高质量的经典节目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的文化需求,将“经典”的内容精髓与文化肌理传递给大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人心,促进铸魂魄、接地气、聚人气的价值传播,极大提升了观众的文化素养,进一步引导社会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品牌化运营,擘画“广电 经典”的新时代蓝图

  “重温经典”效果如何?据“中国视听大数据”(cvb)统计,“重温经典”频道自2月1日开播以来,用户规模持续上涨,有线电视端用户规模超4800万户,是频道开播首月的2.2倍。在收视率方面,“重温经典”频道的首播和全天时段收视数据均持续上升,春节期间在21个地区收视率超过半数卫视频道,在北京、山东、吉林、贵州4个地区位列全部卫视频道收视率排名前十,央视和省级卫视总收视率更是出现了近年来的数据高点。当前,“重温经典”频道收视率已稳定在全国上星频道上游,其中全天时段最高排至全部上星频道第九、地方卫视第一,晚间时段最高排至全部上星频道第八、地方卫视第一,电视剧在频道节目中收视处于领先位置,《红楼梦》《渴望》《亮剑》均显示出较强的收视吸引力。一系列的收视佳绩,反映了广电经典作品在竞争激烈的电视市场中具有强大的竞争力,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迫切需求,更凸显了广电精品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全民文化素养方面的积极作用与广泛影响,中国广电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核心作用将更加显著。

  用户规模的持续性扩大与频道收视率的稳步上涨,标志着“重温经典”频道形成了广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树立了备受赞誉的品牌形象。“重温”是频道的身份识别符号、“经典”是频道品牌与口碑的载体,让经典剧作释放出隽永的文化价值与时代锋芒。公益性与惠及性的受众定位是“重温经典”频道超越一般性平台的价值所在,更是其媒介形象的显著标识,以共享性、共情性、共识性为特征的文化空间凝聚公共意识、塑造广电形象,产生强有力的辐射作用与联动效应,重新激活广电传播的共享与共识精神,最大限度地实现与社会的有效互动。

  “重温经典”频道立足“广电 经典”模式,以文化品牌活力铸就视听内容魅力,以知识惠及力量提升公众的艺术鉴赏力,探索了构建中国话语体系、讲述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现实路径,也为文化治理与良性生产提供切实可靠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广电行业在公共文化建设中的效能与作用,促进社会和谐、传承优秀文化、传播价值观念、推动国家精神文化建设,努力让经典作品引领推动我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实现“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广播电视“重温经典”,起始于“经典”的艺术价值与文化意义,旨在打造一个具有深远影响力和情感共鸣的传媒文化殿堂,在一部部经典之作的浓厚时代风貌与集体记忆中,让观众在时间的长河中获得精神寄托与情感慰藉。重新发现、确立、弘扬“经典”的文化意义与当代精神,聚焦“经典”的多维价值,是以更高站位、更远视角、更大格局,阐释、传播、传承中国故事的思想文脉,是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理解人民,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共享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优质、免费、有益的发展成果,是广电行业在新时代背景下自我革新和创新实践的重要体现。“重温经典”频道的成功运营,为广电行业带来了更多的信心与期待,推动了广播电视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和文化传承创新的现代化进程,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强大感召力和影响力的中华文化软实力发挥广电作用。




本站英文域名:凯发k8国际唯一-凯发一触即发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59-4606752
主管:中共大庆市委宣传部 大庆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大庆广播电视台凯发一触即发的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举报邮箱:dqgbdst@sina.cn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08320065
"));
网站地图